首页 > 时代先锋 > 人物风采

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王深明:
“看到病人病愈出院,很有成就感”

来源 : 广东省直机关党建网 发布日期 : 2014-06-04 10:56:16
【打印】 【字体:

中山一院院长王深明接受南方日报采访。曾强 摄

  如果要从数字来了解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王深明,有以下几组:

  作为院长,他仍每年保持着400多台的手术量,去年的门诊人数达2700多人;他是血管外科领域著名专家、学科带头人,中山大学首批名医;从医30多年,囊括了国内外一个又一个的“首次”、“首先”和“第一”;1992年被聘硕士生导师,2000年被聘博士生导师,培养硕士生31人、博士生32人、博士后3人……

  从中,我们也读出了王深明的忙碌。

  今年,他被授予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。

  5月21日,他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称,从医30多年,哪怕再苦再累,对医生这份职业也有强烈的认同感:“这是救死扶伤的职业,是崇高的。看到病人病愈出院,我感到很欣慰,很有成就感。”

  一年做400多台手术

  “我是一名外科医生。”每一次接受采访,王深明总会强调这句话。所以,哪怕是一院之长,需要处理的事情再多再繁杂,他仍坚持出门诊,做手术。

 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,作为中山一院的血管甲状腺外科首席专家和学科带头人,他一年要做400多台手术,去年的门诊人数达2700多人。

  他每次出诊,都要看七八十个患者,2点半开始的门诊,得看到晚上7点多才能结束,一忙起来,简直连喝水和去洗手间的时间都没有。

  尽管如此,王深明仍会不厌其烦地向每一名患者解释病情,解答他们提出的种种问题,“累虽然累点,但我毕竟是一个医生,我喜欢面对病人,诊治他们的疾病,减轻他们的痛苦。”

  也有人对王深明说,当院长就不要做手术和出门诊了,那样太累了。“可我内心放不下病人,放不下临床。医者父母心!”王深明坦言,在这行做了30多年,无悔这份选择,对医生这份职业也有强烈的认同感。

  为何说无悔?原来,王深明是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考上医学院的,那时他已经22岁,此前也有着一份稳定而又有前途的工作。

  “我的父母是医生。父亲知道我要考医学院挺反对的,提醒我说,学医是非常辛苦的,问我能坚持吗?我说我相信我能做到!”1982年,王深明从中山医学院毕业后就留校留在附属第一医院,一直在血管甲状腺乳腺外科工作。1984年,他考上中山一院的外科硕士研究生,并于1986年转为博士生,成为全国第一批临床博士研究生中的一员。

  如今,王深明已是血管、甲状腺和乳腺外科领域著名专家、学科带头人,从医30多年,囊括了国内外一个又一个的“首次”、“首先”和“第一”。

  回想起30年的从医经历,他说,“这是救死扶伤的职业,是崇高的。看到病人病愈出院,我感到很欣慰,很有成就感。”

  “病人要给医生一个胆”

  既是一名临床医生,又是医院的管理者,王深明对当今的医患关系有着自己的一番见解。

  在他看来,在如今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的背景下,病人要“给医生一个胆”,给予医生充分信任,医生才能放开手脚大胆诊治。

  “我遇到了很多很好的病人。”王深明举了个例子,“两周前,我接诊了一位80多岁的男性患者。他被送来时腹主动脉瘤破裂,已休克了,血压也降到很低,情况十分危急。当时,我向他的家属仔细说明了情况,并告知他们病人目前情况危重,不做手术,肯定不治,做手术,可以搏一搏,尚有一线生机,难度很高,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。”

  得到患者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后,当晚这位老人就被推进了手术室。在高难度的手术后,患者被送入ICU监护观察,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,老人的身体也逐渐康复。

  王深明感慨:“这是个奇迹!年纪这么大,如此凶险的病,救回来不容易。所以,病人要给医生一个胆,让医生去闯手术的禁区。有时候,就会创造出奇迹。”

  那么,这名资深医者如何定义医患关系?王深明认为,病人和医生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,疾病才是他们共同的敌人,“如果病人和医生先内讧了,那敌人就高兴了。”他坦言,如果病人不信任医生,总是心存怀疑,医生也就畏手畏脚,不敢尝试创新,那对于病人来说才是真正的损失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王深明的儿子也学了医,“现在很多医生都不让自己的子女学医,但我觉得,这是救死扶伤的职业,是最有价值的。”

  掌舵百年老牌医院

  “一个医院的业绩主要体现在医教研和管理全面发展。”作为百年老牌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掌舵人,王深明提倡和谐、人性化的管理,强调以人为本,以病人为中心,并将中山一院的医疗技术服务辐射到更广泛领域。

  他说:“我们既要考虑到医院的整体发展,也要考虑到病人的利益,注重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,树立良好的医风和行风。”

  不仅如此,王深明还坚持医院民主建设,在医院重大建设事项上认真听取职工意见,让职工充分参与到医院建设当中,“无论是谁,都可以及时指正我这个院长哪里做得不好,医院每年都会对院领导搞民主评议”。

  不过,在王深明看来,医院要保持可持续发展,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人才培养机制。

  因此,现在的中山一院,既有一批老专家、老教授在传帮带,大批的中青年技术人员队伍也正在成长。中青年专家现已逐渐成为各个学科的骨干、学术带头人。一批40岁至50岁左右的中青年教授更是脱颖而出,他们在国内有较高的学术地位,已成为医院的学术中坚力量。

来源:南方日报

编辑:钟婷 姚琳琳